前置博文:点我
别动我的圆圈:知识不够
你不敢动我的圆圈:


若有必要,匿名术在这儿:如何隐藏你的踪迹,避免追捕?
实、匿名配合法:
原文:点我
原文的评论区修复后版本:点我
(别当那个“公开散布翻墙措施的教师”)
实名身份风险上限点到为止,同时感谢两方政权的不杀之恩(我曾使用过我的护照,而护照这类身份证件本来就是出国用的)
==
我在几年之前,主要是因为收入来源不够,所以就算是囤枪支弹药也吃不了一辈子(此处调侃的是编程随想博客格言里面的索马里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典故)
所以我当时的残存积蓄其实是死的(不能钱生钱,光靠利息或者金融来支持生活开销的话难度可不小)
一手烂牌最终打完了(就算是囤枪支弹药也吃不了一辈子)
==
硬件、软件、人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先引进一段文字:
加灰背景的这段内容,我曾于本地编辑器中码写,但后来丢失过一次,现在是我第二次重写它。
我之前想讲的大概意思,指的是即使是我拥有我之前全体生存物品比如生存刀、生命吸管、扎营卫生工程医疗等用具,但如何持续生活,比如食物来源,打猎吗?
然后我在之前描述过我的Apple Watch Series 4,此物之前位于8922 Airport Blvd, San Antonio, TX 78216的一辆丰田车里。
我在之前提到过硬件、软件、人件。比如我刚刚这段文字在本地编辑器里面丢失了,但“人件”还在,我还有机会重写它。比如在文字本身里面描述的这些,只是硬件罢了。
我在第一次被丢失的那段文字里面最终讲述的,是收入来源。原文里还有一个和“打猎”相提并论的反讽。
你瞧,硬件的丢失,可以用软件来补,软件的丢失,可以用人件来补。
然后如果是自下而上涌现的话。人件的丢失,可以从软件层面再次涌现(人杀得死但思想杀不死),而软件最初又来自于硬件层面(从地理到文化/文明到宗教信仰到政治制度)。
只是硬件层面的不确定性太多(失人留地人地皆失),而失去了人件的软件就没人维护了(设想一下如若“广纳式”的人群消失,只留“榨取式”的人群,但一切知识书籍原封不动),所以根据DIKW模型和What、How、Why层级,人件的价值高于软件,软件的价值高于硬件。
--
我在我幼年的时候,尚未接触编程随想博主的分享,所以那时的我有一些零花钱(硬件),有我那寥寥无几的知识(寥寥无几的软件),以及我自己这个人(人件原胚)。本文标题被我修改成了现如今的“知识是力量吗:寄生”,是因为我在最近这几年,就好似被编程随想博主的分享寄生了一样,寻寻觅觅下一个宿主,所以我在我的过去才和那些人起了纷争(基于消极自由公理),但一日没寻得宿主,我也就一日没有宁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