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2025

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

前置思路:点我

但如若知识不够的话——换句话说,编程随想博主的分享里面是不是还有我没搞懂的?

然后,我最近在读《反脆弱》一书,试图通过“行不通”来反证“行得通”


如何在无预输入棋谱的情况下学习下棋?

我在2019年的时候,就面临类似的情况。

1999-2019: 有硬件没软件,人件也是缺乏的,唯一的遭遇是在2019年初逢编程随想的分享

2020: 初接触某一环境,严重缺乏参考信息

2021: 没啥路子可走,勉强选了个下一步

2022: 初接触另一文明,缺乏新境遇环境下的参考消息

2023: 基于参考信息的缺乏,和“赵家人”做了笔交易

2024: 继承交易内容,我在2025年时面临的困境也因此而来(预判)

2025: 由涌现到归纳,我开始总结一套自身能够改良的“棋谱”


如何从零开始?

我将重启我的某一历史博客,探索从零开始的办法











7.09.2025

人件才是力量

抢钱不如撕书,撕书不如灭人。


对宽容环境其本身产生危害的,就不应该被宽容。


编程随想博主对其电子图书馆所做的贡献里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部分,大概也就是上面这第二句话。我在我的过去曾有过纠纷的那1、2、3、4、5方面的人群,现在依我看来,其实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地不宽容。“无限的宽容必将导致宽容的消失”

但当你看看随便哪个企业的时候,又会发现有些企业会强调“机会均等”。不宽容的人——在这样的人群里,你没有活路。


我在前段时间回了中国大陆一趟。在那儿,不宽容的人和我在美国所遇到的,何其相似。所以人件是人件,人渣是人渣。只是如果你所遇到的人全都是人渣的话,你也没啥出路和活路。因为我在2024年或者之前可以随时一走了之的,走之前烂,走之后也烂。

只是有人不想我死而已。所以我才又一次入境美国大陆的。中国大陆也是死气沉沉的样子,比如5;然后4的话,不信任而且要核实;关于3,信任但要核实;关于2,盟友但国籍不同(NATO?);1是我自己。

1是我自己;2我有付出有所得,钱算是还完了;3相当于交易伙伴,比如买车等;4得小心,比如我曾经的钱包问题;5千万小心,别被跨省了










7.04.2025

知识是力量吗:寄生

前置博文:点我

别动我的圆圈:知识不够

你不敢动我的圆圈:

若有必要,匿名术在这儿:如何隐藏你的踪迹,避免追捕?

实、匿名配合法:

原文:点我

原文的评论区修复后版本:点我

(别当那个“公开散布翻墙措施的教师”)

实名身份风险上限点到为止,同时感谢两方政权的不杀之恩(我曾使用过我的护照,而护照这类身份证件本来就是出国用的)

==

我在几年之前,主要是因为收入来源不够,所以就算是囤枪支弹药也吃不了一辈子(此处调侃的是编程随想博客格言里面的索马里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典故)

所以我当时的残存积蓄其实是死的(不能钱生钱,光靠利息或者金融来支持生活开销的话难度可不小)

一手烂牌最终打完了(就算是囤枪支弹药也吃不了一辈子)

==

硬件、软件、人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先引进一段文字: 

加灰背景的这段内容,我曾于本地编辑器中码写,但后来丢失过一次,现在是我第二次重写它。

我之前想讲的大概意思,指的是即使是我拥有我之前全体生存物品比如生存刀、生命吸管、扎营卫生工程医疗等用具,但如何持续生活,比如食物来源,打猎吗?

然后我在之前描述过我的Apple Watch Series 4,此物之前位于8922 Airport Blvd, San Antonio, TX 78216的一辆丰田车里。

我在之前提到过硬件、软件、人件。比如我刚刚这段文字在本地编辑器里面丢失了,但“人件”还在,我还有机会重写它。比如在文字本身里面描述的这些,只是硬件罢了。

我在第一次被丢失的那段文字里面最终讲述的,是收入来源。原文里还有一个和“打猎”相提并论的反讽。

你瞧,硬件的丢失,可以用软件来补,软件的丢失,可以用人件来补。

然后如果是自下而上涌现的话。人件的丢失,可以从软件层面再次涌现(人杀得死但思想杀不死),而软件最初又来自于硬件层面(从地理到文化/文明到宗教信仰到政治制度)。

只是硬件层面的不确定性太多(失人留地人地皆失),而失去了人件的软件就没人维护了(设想一下如若“广纳式”的人群消失,只留“榨取式”的人群,但一切知识书籍原封不动),所以根据DIKW模型和What、How、Why层级,人件的价值高于软件,软件的价值高于硬件。

--

我在我幼年的时候,尚未接触编程随想博主的分享,所以那时的我有一些零花钱(硬件),有我那寥寥无几的知识(寥寥无几的软件),以及我自己这个人(人件原胚)。本文标题被我修改成了现如今的“知识是力量吗:寄生”,是因为我在最近这几年,就好似被编程随想博主的分享寄生了一样,寻寻觅觅下一个宿主,所以我在我的过去才和那些人起了纷争(基于消极自由公理),但一日没寻得宿主,我也就一日没有宁息。













7.02.2025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企业的生存与否,和肤色不相关。没人欠你一份工作。

能够识别风向的转变,并及时采取正确的行动以避免沉船,对于一个企业(群体)/个人品牌(个体)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

1.老是获得较低小费的员工,不止存在于服务业。

1999-2022

2.前不久,你进了一家公司,还满以为终身不愁。但是,当公司自己都没有终身可言时,雇员还能指望什么呢?

2022-2024

宗教与“Intel Inside”:没人欠你一份工作,上帝不欠,安拉不欠,佛祖也不欠。

3.“如上所述,本书也与个人事业前途有关。企业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或为了运营而在新的环境中重建,这时,个人的事业就随之或毁灭,或飞跃。希望这本书能教给你一些困境求生的方法。”

2024-2025


转折点:有无空中楼阁

独裁和民主也只是程度上的区别,一个更好的环境也只是相对的。就像我所说的“全球化”一样,你只需要一张机票和一个签证,就可以进行居住环境上的民主(相对)/独裁(相对)切换。全球各国(除了登月)你哪儿都可以去,成本方面,除开签证费,也就机票钱的事情。但没人欠你一份工作,上帝不欠,安拉不欠,佛祖也不欠。我指的是你的不可替代性。所以“无条件基本收入”也在此概念之内。

继续:得劳比

“有一次,我们得到了一家日本大公司发送给它的销售人员的一张备忘录,上面写到:”用定价永远比别人低10%的规则获胜......找出AMD(另一家美国公司)和英特尔的接口......以低于他们10%的数目开价......如果他们重新开价,你们再降10%......坚持到底才是胜利!”

“如果干得不错,我们的售价可以只是日本存储器的两倍,不过仍有希望卖出去。但是如果他们的售价一降再降,那我们还有什么作为呢?”

如果量化的话,整个中国地区的历史也不过就是得劳比的一串数值,在当今美国,如果操作不当,在数值方面,一切皆有可能发生。

转折点2:差别

转折前: 中美两国就是差别

转折后: 职业才是差别

(例外情况: 被关起来了)(比如谷歌就没有涉华业务(中国大陆),其“蜻蜓计划”也中途夭折)

可负担的汽车、电脑和语言:谁先死

我在我的过去因为运气好,有过性价比还不错的一辆汽车,也有过各种类型的电脑硬件,也购买过不可持续的语言学习软件

当然,通过开源字典框架配合词典包来自建那些付费服务看似最可持续,或者是蹭一下某些半收费的闭源字典框架的免费功能,甚至直接付费廉价购买词典服务...

电脑硬件也有使用寿命,汽车也往往比我先“死”。从价格层面可负担才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