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本就不是公平的
我难以想象假如我出生于别处,出生于别的国家。那些难以考量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风险,扼杀了我额外的善意
我若回忆我自己的过去
流浪,流亡,生存,挣扎。我不配拥有任何世间美好的事物。我从小到大成长于一个糟糕的环境。今年,25岁。
眼前这双敲击键盘的手提醒着我我的身份,以及我的痴心妄想。
回忆的浮现,总是悄然无息但又深刻难忘。一方面,我自卑于自己的出生,但另一方面,我又顽强地反抗着自己的命运。就如同我在自己母语之外的挣扎一样。
在一年前,我曾妥协过。当我好不容易遇到那来自诅咒着我自己的环境之外的人的时候。每当我望向自己的手臂,意识到我自己从小到大成长的环境,那股牢不可破的诅咒般的绝望就浮现眼前,每当我不认命的时候,我也曾顽强抵抗,所以我流亡,所以我试图找到一片脱离诅咒的环境,所以我逃亡于绝望之外。
当我把绝望都留给自己的时候,就留下了那份和能够给我带来转机的人相遇的机会。
2025年4月4号,这是一部基于《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为理论指导的文学作品。
我的历史博文即使是被精简过许多次,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自己也在成长。
依我当今对人际关系的看法,我认为事件的核心还是博弈。
和我有过接触的人的棋步我算准过一部分,也失察过一部分。从2019年至今,或者再加上2019年之前,
基因、迷因与交换:
如果你对外援助行为的目的就是援助对方的基因、迷因,这就算是无偿的;如果你的目的是用于交换,以作用于自己的基因、迷因,那么援助行为是途径,你的目的是作用于自己的基因、迷因。
我曾经的博弈行为不外乎也是在这套理论里。
只是人若分亲疏远近,因为即使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也是有差别的。那我不后悔。因为对方若是衰亡,我自己也不能独善其身。
那么,人固有一死,我日复一日的坚持其目的是啥?
因方向之争,我一个说汉语普通话的人,现在却生活在英语圈子。所以我想,对我来说最安全的环境,还得是那和我有相同体验的人所组成的圈子。我若是想要给这个圈子外结盟友,也得慎重而行。考虑对圈子来说的风险和收益。
我曾为了我自己的利益抛弃过这个圈子,但个人利益没有搞到,狼狈到现在,这个圈子却没抛弃我。
也许我应该学编程随想博主的那一套,积累贡献,并锁死拖累贡献的可能性。
==
其实,自从我走出了华人圈子,我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就高了一个档次。(移民前后也是分水岭)
但作为“个人公司”的打造而言(借用“个人品牌”的概念,外加《人类简史》里公司的概念),我的劳动任务并不轻松。市场需求对应曾发生在我过去的种种事件。
==
于2025年4月5号的一些感悟:
我如果仅仅把我自己局限在过去的那些折磨中, 那么我也许会成长但却没有办法超过锻炼的限度(假若我有反脆弱特性的话)。因为反脆弱特性也是有范围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