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024

诗篇139

编程随想所分享内容的实质,实际上是个人同政府的一种对抗,即单一个体如何通过博弈来解决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自从我来到了美国这个国家,我就一直在找寻这样的一种交涉渠道——各位观众请自行浏览我的历史博文。

我在几周之前,出借出了我的4千多美元的存款,然后打算把2020年美国政府发放失业金行为里的不公正部分最终解决了。但在我出借出我的那4千多美元的时候,金钱收取方竟然要求我向我的另外一位亲属额外索要金钱然后提供给她。鉴于编程随想博主曾经分享的“反脆弱”相关知识,我最大化地在这次的事故里面吸取了经验教训(我在几年之前遭遇过同类事件,但我在当时尽可能地去规避这类陷阱,所以只加强了我及我血亲的健硕性等级——我在当时只能疲于应付)

回顾历史事件,我和美国政府的关系看似是亦敌亦友的——当我自身难保的时候,我需要别个的保护;但如果我逆来顺受,那么我的公平也就离我而去了。

我在今年尚未完成税务报告,所以我今年的“保护费”也还没有上交(正因为“亦敌亦友”,所以名为“保护费”)

我在未来也许会考虑入职和美国政府部门相关的工作,因为我需要更多地了解山姆大叔,同时顺带练习非暴力不合作相关的技能。

1.10.2024

当一个人需要给其未来留出足够的容错空间的时候,其自身就不得不开始类工作行为

当前博文的标题,也就是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理由了:结合我的全体历史博文及此时此刻的博客标题[人件——通过地图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

然后,结合我的历史经验教训[当方向大于或等于二时,计划安排方面的事情就容易出现冲突],我不得不选择一个最能够保护我未来而又不至于引入冲突的基于地理位置的人件方向,但这个方向如果能够让理论和实践互不打扰的话会更好,即避免蝇头小利的干扰。所以我打算选择那个在方向、友好度及参与的自由度上最为杰出的目标,来为我在未来的方向保驾护航

1.07.2024

从实际出发——以《一种更强大的力量——非暴力抗争一百年》英文版入手

通过《一种更强大的力量——非暴力抗争一百年》英文版,配上你自己的母语版本,作为平行语料,这样,在意你的人和你的工作能力就都有了


工作能力Booster(如何重建巴别塔):点我


关于硬件、软件和人件之间区别的一些思考:点我

1

1

1

1.05.2024

来生不做中国人——兼谈如何内斗,即让移民群体之间互相举报

首先,如果举报有赏的话,那么其能极大地破坏移民群体之间的团结氛围


然后,来自移民群体互相之间的信任也很重要。如果人人自危的话,那么这些对美国而言的外来者彼此之间就互相分离,谁也不知道对方是否会向官方举报自己。要让移民群体之间形成一种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知根知底的感觉,从而让其产生自我审查,无需外界插手,移民群体自身就已经开始反对自身了


换句话说,任何个体需要做的,不外乎也就是潜伏、渗透、取得信任,然后告密。包括外界,对移民群体需要做的,也可以是主动提出援助,比如语言教学等(刚好符合移民群体的胃口),取得对方信任过后,再将其一网打尽。当移民群体失去对外界的信任过后,其就如同冷战时候的苏联被封锁一样,其自身也就慢慢枯竭衰退了。


想象一下,当这群外来者对外界语言不通、对内部又互相举报的话——其又能够掀起多大的风浪?因为这群外来者其本身就会或多或少地语言不通,如果外加这群人彼此之间互不信任的话,我想其生存本身都会成为问题的。移民现象自然迎刃而解。

1.03.2024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与重返华人圈子——无力挑三拣四

落叶终得归根。


我还是解释一下当前博文的目的吧:我最近在寻找相对友好一点的居住的地方,同时我向几个我以前认识的比较远离或反感独裁/极权倾向的朋友提出了申请援助的请求——但我要是最终没能找到一处相对友好的居住环境,那么比起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我也只能卖弄我仅有的全部能力:总之流离失所才是最为难受的事情。因为不管是何方势力,我如果用我的贡献来交换的话,对方只要感兴趣,就不可能毫不在意我。换句话说,我只是尽可能地远离流离失所罢了,所以我哪来的勇气还在别的方面挑三拣四?


至于提高个人能力,我想我需要回到那篇“9阶层”博文,然后再来看看我该如何造出让买家心仪的货(比如工作)

新灵感——我在未来的方向

我在上一篇博文,以及那篇去年12月25号写的博文里面,试图为我强凑出生活里面方方面面的盟友,即使是凑不出,我也假装可以凑出。所以我最终走入了死胡同。

但其实从我自己口中都已经讲出了这种话的:我在昨天晚上,给我一个认识的人或者说是挚友发送过一份文字留言,是在上下文沟通交谈里面的一份结合语境的文字,但其单独引用的话,也足以说明我的道路了。为确保文字的真实性,我不改一字,将其仅仅复制粘贴到评论区此处

1.02.2024

美国梦:从无家可归到挚友相伴

我在昨天,本来打算就“美国社会九大阶层”的话题进一步分析一下我为何遭受苦难的。但似乎正是因为我所处的阶层太低——我写不出来这份“如何应对由自身阶层带来的苦难”
所以,我自己也还只能回到我的上一篇博文,苦苦思索我该如何面对我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阶层

针对低阶层的防御(即如何面对那些向我索要的人):
英文里面有个单词,叫做HOSTILE,指的是那些对我来说咄咄逼人的人。而我自从到美国以来过后的损失,基本上就是这群人造成的了。

针对高阶层的示好(即如何取得向我援助的人的保护):
英文里面有个单词,叫做FRIENDLY,指的是那些曾经援助过我的人。

还是让我先分析一下“美国梦”这条道路能否持续吧
1.定义:如何靠近生活环境最为友好的那个阶层
2.有无阻碍我实现美国梦的因素?若有,我能否解决它,从而实现美国梦?
其实,这个第二条,对我现目前的生活来说,也就是互相比较居住环境,协商我的义务,并判断是否有人关心我是否搬离华人圈子(意识形态方面)(否则的话, 我最近提到的"重返华人圈子", 会涉及到自由世界愿不愿意接纳我的层面)(因为要是自由世界不愿意接纳我,那么我仍将处于柏林墙之外,为了谋生,我不可能坚持原则直到我搬进无家可归庇护所)(而我在最近请求援助的时候,正打算带上我的那面美国国旗,这样子看起来应该真诚一点)

点评美国社会九大阶层——没有交集、难以互察、无法自救

文章目录

★美国的9大社会阶层

★没有交集

★难以互察

★无法自救


  最近这几天,自从我写了“风雨哈佛路”那篇博文,我就一直在思考着贫富对人们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在几年之前,我曾阅读过编程随想博主评论中国社会的一篇博文。何其有幸,我今天就打算用它来拯救我自己。

我先将背景材料放置如下:

★美国的9大社会阶层


◇第1级


以在任政治局委员、退休常委为代表。
和2级的区别在于:1级对全国局势有控制能力,2级没有。

◇第2级


以在任有实权的省部级干部、退休委员、部份大权贵、大富商、大银行家为代表。
和3级的区别在于:2级能影响国家政策,3级不能。
(某些2级的家伙,其实是1级的直系亲属,比如老婆或子女)

◇第3级


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别实权的局级,或是大企业主、一般权贵富商、名牌大学校长、中等银行家为代表。
和4的区别在于:3能够影响一个地区或者行业的发展,4级不能。
3级为体制外的顶峰,3级其实是行业精英或地区体制精英。
(某些3级的家伙,其实是1级的旁系亲属)

1至3级是美国的上层社会,普通人非奇遇不能进。

================================

◇第4级


以一般地厅级、实权县处级、院士、大教授、高级职业经理人、名医生、名律师、高校校长、演艺明星、知名作家、 中等企业主、小银行家之类为主。
普通人通过奋斗最多能够达到这个层次。比如总裁之类就是体制外本级的顶峰。
和5级的区别在于:4级和上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5级没有。

◇第5级


以小企业主、普通处级副处级或实权科级干部、教授、中等职业经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线明星、小有名气的医生、律师、工程师等。
和6级的区别在于:5级有自己的事业,6级没有。

◇第6级


以普通公务员、主流企业职员、高校青年教师、普通自由职业者、一般医生律师、一般工程师、大点的个体户等为主。
名牌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多在这个层次。
和7级的区别在于:6级有一定的上升空间,7级很难。

4至6级是美国的中层社会,分别是高、中、低端中产阶级。普通人通过努力,最后能够定格在第5级就算是很不错了。

--------------------------------

◇第7级


以普通企业工人、边缘化的体制内人员、小个体户、城市底层土著、富裕农民之类为代表。
和8级的区别在于:7级能够在大中城市立足,8级不能。

◇第8级


以血汗工厂工人、普通农民等为代表。
和9级的区别在于:8级能够自食其力,9级不能。

◇第9级


以大城市底层失业人口、偏远山区农民等为代表。
以城市的基本生活标准要求,这些人在城市基本不能自食其力。

7至9级是美国社会的底层,是草根阶层。

以下是我的续写



★没有交集

我还是先坦白我写当前博文的原因吧。说实话,我最近经济有点困难。而且最大的困境在于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善我的生活。生活里面的琐事太多,纷纷杂杂让人容易迷失应对的方向。好在我有过此类经验——因为如果是在中国大陆的话,我很容易地就能给我自己找到我生活为啥困难的原因:点我

但我在饥寒交迫(关于食物和住所)很长时间了过后,不得不拿编程随想博主以前唯有的相关分享来自救,因为我不想死(关于饥寒交迫,食物和住所),我想要救我一命。

其实我在几天之前,已经向我所认识的最有可能会对我伸出援手的那么些朋友发出了求助留言了。但我所欠缺的,是讲明我所需援助的方向。所以我这么些天来,才在不间断地救援救助反思我自己。电影《风雨哈佛路》(其实它的英文原名如果直译我觉得会更好,即“从无家可归到...”)是一份精彩的启发——我从而想起了,假设我现目前生活在中国大陆的话,我该如何救助我自己?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是不是已经“死于安乐”了:因为我记忆中的那个年少的我自己,当时还在读书阶段的我(我是在毕业之前第一次离境中国大陆的),哪会这么容易就服输?也许我在最近这次前往美国的时候随身携带我最怀念的那套学生校服,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不忘记曾经那血气方刚的自己吧——"你若失去了财产, 你只失去了一点儿; 你若失去了荣誉, 你就失去了许多; 你若失去了勇气, 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歌德", "人所面对的绝境, 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生存的绝境, 而是[精神]的绝境!",

1

1

1

1

1

1